“同志们,要致富,先修路。路修好了,大家出行方便,挣钱更方便了。修路需要钱,这次镇财政要出一部分,你们也要筹一部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这是4月20日,红炉镇人大代表黄贤波在万胜村窗子屋基村民小组召开群众院坝会,为硬化万胜村李子湾至洪家坝这段路动员群众的一幕。同样的院坝会内容,镇代表们已经在辖区各村召开了多次。事情的起因还要从2015年镇人代会上的一条建议说起。
会上,镇人大代表们提出因汽车逐渐进入农民家庭,原来修建的农村泥结石路面太窄又烂,错车道设置不规范,断头路多不能形成村内循环,已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建议及时硬化农村公路。此条建议引起该镇政府重视,把2015年定位为交通建设年,希望镇人大为镇政府修路出谋,并在修路方式上采用了镇人大建议:“三下三上”确定建设道路。
一是干部下村社,群众意见带上来,镇机关干部分别深入所联系的村、社,以召开座谈会,走访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村、社干部的修路意见,形成汇总材料报城建办。
二是部门下村核实情况上报党委会初定,镇城建办和驻村干部按照群众愿望一同深入实地查看,形成意见交由镇党委会研究确定待修路段。
三是群众一事一议筹资,镇党委会最终确定修哪些路,将初定待修路段向群众公示,宣传镇修路补助政策,组织群众以一事一议方式按照5万元/公里筹资,根据筹资情况,由镇党委会确定最终要修的路段,待区交委验收合格后补足差额资金,现已确定硬化红高路、大明路、李洪路、朝黄路、会龙桥路5条公路16公里,新(改)建公路危桥6座。在代表们的助推下,现已完成这5条路的地勘、设计和施工设计图纸评审。对10公里新建泥结石路已报区交委审批。
代表们认识到,修路还得养路,才能维持长效,提出建管并重的建议。镇政府采纳了建议,今年采取按管辖范围将红庆路、红高路、红石路等镇级干道13公里交由各村管理,将69.29公里村道交由各社养护。镇每月抽查管护情况,将结果形成通报,挂钩养护经费拨付。
(红炉镇人大办蒋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