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为民真情真行
——仙龙镇2014年人大工作回眸
15日,记者在仙龙镇了解到,该镇自2008年起,连年获评全区人大工作先进集体。
2014年,仙龙镇人大工作围绕“履职为民,真情真行”主题,亮点纷呈。在成绩的背后,都有哪些精彩呢?
率先开展“代表向选民述职”并坚持至今
2008年,仙龙镇人大率先开展“区镇两级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仙龙镇现有区第十六届人大代表15名、镇第六届人大代表73名,他们代表5万余名仙龙人,履行着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和信任。
“我选的代表,他们做了些啥,还将做啥?看我选票投得值不值。”在仙龙镇,选民关注代表、代表关心选民蔚然成风。“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坚持至今。每一个片区的每一次镇人大代表述职活动,至少有90至100个选民代表参加,他们由不同行业、职业的人员代表组成。2014年,安排了3名区人大代表、9名镇人大代表向选区选民述职。“这样做的好处是,督促代表履职,也为下届选举代表做好准备。”仙龙镇人大主席章自力说,该镇组织两级人大代表开展活动,镇人大代表分成4个组,每季度一次活动,培训、宣传类活动就集中进行;若是其他各具区域特色、针对性强的活动,就分组开展。
该镇规范人大代表工作,建立了8项规章制度。即代表工作制度、学习培训制度、联系人民群众制度、述职制度、考勤制度、管理制度、专题调研和视察制度。其次,落实了代表“双联、双亮、双述”机制;认真开展代表联系选民“八个一”活动,为提高代表素质、搭建选民和代表之间的桥梁起到了重要作用。“区人大代表罗安秀,一些村民的事情根本不用向村干部反映,直接交给信任的人大代表就OK了。”工作人员喻身莲告诉记者。
工作“有声有色”受到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在仙龙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该镇落实了人大办公室、办公场地,配置了必要的办公设施,预算了工作经费,切实做到了有“为”有“位”。
代表走访活动实。该镇人大对每个镇人大代表实行走访,远在外地的电话联系,在家的人大代表就上门走访。当走访到牛门口村冯德全代表家时,村民反映机耕道烂,车子开不进去,村民雨天出行穿统靴,极为不便。镇人大办工作人员表示,一定将这一情况反映给相关部门,并协调解决落实,2013年进行了小修小补;2014年,该镇积极向区交通局争取泥结石路改造项目资金,将对近4公里村道进行了改造升级,加宽、铺石子,以方便牛门口村、巨龙村的1000余人出行。
办理代表建议真。冯顺钦是巨龙村的一个村民小组组长,也是镇人大代表,因某洗选厂存在排水污染问题,村民们反映较大。于是,该镇人大代表和有关工作人员积极向有关部门、单位进行协调、座谈,最后通过富家洞水厂扩网解决了1000余村民饮水难题。同时,代表凡时榜居住在牛门口村石马山村民小组,这里地势高,坡上380多人饮水困难。遇到夏季天干时常由镇政府用消防车送水解渴。凡时榜将此事写成了书面建议,经仙龙镇政府与区水务局衔接,召集村民座谈,于2014年上半年对仙龙水厂加压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
百姓生产生活变。永泸路与龙羽大道处形成了“丁”字形,过往车辆多,存在较大交通安全隐患。区人大代表庞晓容、镇人大代表何英将此安全隐患向有关领导反映,引起了区领导的重视并率队前往视察。如今,此处已计划安装区间测速仪。区人大代表罗安秀更是对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上,她发现油岚坳至粉店场段公路弯多、路窄,就连两个小车错车都很困难。如今,她呼吁设置错车道的建议被采纳,该路段现已设置20多个错车道。
据初步统计,在走访过程中,仙龙镇人大2014年收集到代表建议意见18件,办理满意、基本满意达100%。
规范档案管理人大工作“有据可查”
“你看,我们每个代表都有一本履职活动报告册。活动中的文字材料、图片资料收集整理成册,活动绝不弄虚作假的。”该镇人大办公室主任陈元贞打开档案柜,一本本厚实的资料摆在记者面前,仔细翻看,每张图片都凝聚着活动组织者的别具匠心。
评议部门工作,每年轮流进行。不管是参与代表还是被评议部门都在变化,避免了造假嫌疑。该镇人大工作的文书档案、资料整理都十分规范。从人代会会前会后,人代会期间代表的建议收集整理,到交给镇主要负责人签字交办,分管领导交责任部门、责任人,召开代表建议专题交办会,现场、限时办理,不管哪个环节,都有详细而准确的记载。
每一次视察活动,监督检查、调研建议,务实而有效。在联系群众方面,该镇人大还助推一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关爱10名留守儿童,帮扶一批困难群体、为选区选民办好一批好事实事,联系一批种养大户。他们还开展了每月16日定期接访选民活动,并探索与信访办联合开展活动的新路子,积极为建设和谐社会献计出力。
为了最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该镇人大还着力在区人代会的召开前提前收集建议意见,向各部门各村居主动了解,把村民心声与部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提高代表建议的质量。(凌泽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