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人大新闻 >> 人大要闻
 
八份建议共同扮靓老旧场镇
发布日期:2017-07-26 点击数: 次
字体颜色: 字号:【 背景色:#F9F6AF #9FDBF5 #DFDFDF #F9D1D9 默认

  数据链接 永川区撤并场镇后,现有新老集镇56个(其中老旧场镇41个),镇域面积111043公顷,镇域户籍人口约63.8万人,建成区面积1913.27公顷,建成区户籍人口约13.98万人。

  八名代表,一个声音

  在年初召开的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张正元、罗炽长、刘强等八位代表分别提出关于加强老场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经费投入,切实改善撤并建场镇群众的居住环境的建议。

  苏祖兵代表说,撤并镇乡政府所在地场镇,逐渐演变为社区和行政村所在地,场镇集中居住的人口量大,基础设施落后。在区建委十项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补助取消后,镇街财政没有资金投入这些场镇的公路、人行道、污水处理、路灯、公共厕所、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已严重影响居民生,因此建议恢复十项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补助,加大原撤并场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刘强代表在建议中写到:老场镇多数是原乡政府的所在地,是农村人流、商贸物流、信息流的聚集地,也是农民聚集最多的地方(三天一聚),农村一般的居民点也无法替代它。永川现有老场镇多数存在排污不畅,线网满街都是的情况。主街路面已开有坏烂,下雨天稀泥、晴天尘土飞。同时,由于投入的不足,老场镇几乎没有健身场地、停车场,与现代发展不相融洽……建议有关部门加强老场镇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夏显会代表也表示,改善老旧场镇基础设施资金纳入区财政专项预算,进行逐步改善,让老百姓们共享改革成果。

  ……

  八名代表,八份建议,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要抓好老场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家一致认为,把老旧场镇建设好,是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搭建城乡一体化基础平台的有效举措,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抓手,能够满足群众对清洁、舒适的居住环境需求,让群众过上美好生活。建成后,特别是对于远离大城市区域,可以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解决农村就业,提供回乡创业空间,真正是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

  三项举措,一个目的

  很快,八名代表共同的心声随着八份建议转到了永川区城乡建委。区城乡建委庚即将此建议办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施三项举措,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逐步完善老旧场镇(即撤并建场镇)环境建设,办好民生实事。

  一是深入调研,制定政策。为抓好抓实这些建议的办理,区城乡建委会同区财政局,深入何埂、朱沱、大安、陈食等多个镇街开展调研。通过调研,区城乡建委、区财政局多次会商,于今年3月联合下达了2017年撤并建场镇环境整治项目计划的通知,以切实改善撤并建场镇群众的居住环境。

  二是强化基础,分步实施。区城乡建委组织相关镇街,按照轻重缓急、分步实施的原则,现阶段,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来逐步改善人居环境,把当前群众最现实、最急切、最需要的设施确定为2017年建设项目,重点实施人行道整修、添置路灯、公厕、改造管网等,共涉及18个镇街,41个老场镇,41个建设项目。区级财政按照每个项目2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项目建设由所在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区城乡建委会同区财政局负责指导项目建设及项目进度、项目专项资金使用等监督管理。

  三是逐步完善,健全管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政府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民生制度保障、资金保障、服务保障的重要结合点。2017年,区委、区政府在区级民生实事中新增了农村老旧场镇综合整治,旨在切实改善全区撤并建老场镇基础设施及人居环境。下一步,将逐步完善撤并建老场镇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建设,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服务保障,促进集镇全面可持续发展。

  老百姓的心声代表们反映;代表们的建议政府各部门积极办理,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永川区的老旧场镇将会越发靓丽!(钟代玲 禹宁静)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

 
最新信息  
相关信息  
· 红炉镇召开人大代表建议督办工作会
· 何埂镇:人大代表廉政教育做到心中...
· 区人大代表李思勇慰问社区孤儿
· “大手牵小手,我们伴你成长”——...
· 区人大南大街街道工委组织代表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