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所长张晓春,院农机所副所长崔晋波,院特作所杂粮室副主任、区人大代表杜成章,院农机所副研究员孙志强一行4人,2017年2月27日上午,到永川区南大街的“重庆圆桂农机股份合作社”就豆类收获机械存在问题进行调研。
据了解,该合作社2016年在重庆市永川区的黄瓜山种植了大豆50余亩,以机械化收获的形式进行收获,收获的过程中发现三个问题:一是土地不够平整,机械收获时容易将泥沙铲入;二是大豆的株高和底荚高偏小,机械化收获操作难度大;三是收获时一些植株未完全成熟,秸秆含水量高,导致大豆秸秆不易粉碎,进而造成籽粒变形和破碎率较高,严重影响商品性。
针对以上问题,区人大代表杜成章与专家们提出三个应对办法:一是为方便机械化操作尽量选择经过农田整治的土地进行豆类生产;二是选择株高和底荚高较大的适宜机械化收获的大豆品种如“渝豆7号”、“渝豆3号”、“渝豆2号”等;三是通过品种和化学手段控制大豆的生育期,使大豆熟期一致,降低籽粒变形和破碎率,使用种子清选机对机收的种子进行处理,去除杂质和非正常种子,提高商品性。(杜成章、李长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