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镇街人大 >> 双石镇
 
双石民生新说
发布日期:2015-04-20 点击数: 次
字体颜色: 字号:【 背景色:#F9F6AF #9FDBF5 #DFDFDF #F9D1D9 默认

  (/记者萧仁武)村民们“犟赢”选了西瓦,太平村的王顺才大爷说,这和镇人大、人大代表有关系。

  清晨,重庆市永川区双石镇双石社区居民刘友芬大妈和姐妹们一道,来到中心广场跳起坝坝舞。

  “原先这里杂草丛生,无法落脚。但现在干净整洁,大家都喜欢来。”刘大妈乐呵呵地说,镇上进行了整治,修缮了座椅板凳,还栽上了花草树木。

  镇人大主席徐正学介绍,全镇建立起代表联系选民小组、选民制度,征民意,提建议,督促了一大批民生实事解决。

  瘫痪老桥“站”起来了

  在双石镇大涧口村,有一座用石头架起的无名老桥,供人通行。

  这座老桥,贯通小安溪河两岸,数十年来,为大涧口村几个院子的村民出行提供了便利。但2012年,大家却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倒桥”。

  为何取名叫“倒桥”呢?

  当年夏天,特大暴雨连天倾泻,滚滚洪水冲垮了这座老桥。从此,老桥便一直倒着,村民要到对岸去,不得不挽起裤脚趟水。如遇上下雨天,小孩上学,村民们总是提心吊胆。

  盼望老桥重新站起来,成为村民的头等大事,也时刻牵系着走访后获悉实情的张治华代表的心。

  2014年初镇人代会上,张治华等代表提出建议,呼吁尽快修复瘫痪的老桥,恢复其原有功能。

  建议得到镇政府认真办理。当年8月,工程动工,10月,老桥“站”了起来,村民出行恢复从前,“倒桥”之名也就渐渐淡出大家的记忆。

  但是,代表们的脚步并没有停下,又“盯”上小安溪河整治。原来在视察修桥时,代表们发现小安溪河整治已经推进一段时间了,但进展缓慢:“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201411月下旬,镇人大组织代表查看河段综合治理工程进展情况,发现整治拓宽河道需要占用土地,镇上想采用租用方式,而村民却要求采用征地方式进行。

  政府与村民之间相持不下,整治受阻。

  “要尽快与村民找到契合点,达成占地协议。”代表们还要求,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加快施工进度,建立完工后的管护机制。

  在代表们督办下,镇上和当地村民很快达成协议,并在该年底顺利完成河流整治。

  村民“犟赢”选西瓦

  在成渝高速公路沿线民房风貌建设中,双石镇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那就是政府计划选用筒瓦盖房,但在实施中,高速沿线5个村的村民们要求选用西瓦。

  最终,村民们“犟赢了”。

  “这跟镇人大有很大关系。”太平村的王顺才大爷说。

  当时村民听说政府要把改观民房外观,使高速公路沿线民房统一风格,这样房子不仅漂亮,村民还只出15%的钱,大家都很高兴。

  但是,村民对盖房用筒瓦并不认可,坚持要求用西瓦。

  为什么?王顺才扳着手指算了一笔帐:筒瓦是传统的老瓦,如下冰雹,容易被打烂,管用时间短。西瓦耐用、美观、维修方便也便宜,每家成本要减少3000元左右。

  政府与村民的僵持引起镇人大关注。在深入走访调研广泛综合民情后,镇人大建议政府改变计划。

  人大建议引起镇党委重视,后来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尊重村民和代表意见,遂向区政府反映情况。

  区政府赓即派员到现场进行查看,并采纳了这一意见。

  如今,在成渝高速公路双石镇沿线,经风貌整治后的民房房顶全部采用西瓦,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

 
最新信息  
相关信息  
· 板桥镇人大集中交办人大代表建议
· 区人大代表视察我区乡村旅游工作
· 在全区人大新闻宣传工作会上的讲话
· 调研代表建议可行性
· 落实代表建议:“黑三轮”“洗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