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惠民政策,是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改善最贫困农民居住条件、改变农村环境面貌、缩小城乡差距、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双石镇人大
关于农村危旧房现状视察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农村危旧房改造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双石镇人大选取双石镇为样本,通过座谈、实地视察、查阅资料等形式,开展了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以便日后开展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
一、双石镇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基本现状
双石镇自2011年起开始实施农村D级危旧房改造工程,2013年起增加C级危旧房改造工程。截至2014年底,共实施完成农村D级危旧房改造245户,C级危旧房整治203户,改善了大部分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此项工程深受群众欢迎。
二、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重要举措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机构
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人大主席、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镇城建办、人大办、财政所相关人员为成员的村镇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城建办,由相关经验和学历背景的同志主要负责技术、质量指导及安全监督、收集、完善和资料归档上报等工作。
(二)建立健全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机制
1.严格按照农村危旧房评定标准评定危房级别
危房房屋,简称“危房”,指承重构件已属危险构件,结构丧失稳定和承载能力,随时有倒塌的可能,不能确保主用安全的房屋。按照《危险房屋鉴定标准》,房屋危险性鉴定等级划分为A、B、C、D四级。其中,D级最为危重,其承重结构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D级危旧房的改造标准:改造翻修或新建。
C级危房基础尚保持稳定,数承重构件或抗侧向作用构件现裂缝部存明显裂缝,少部位构造连接受损伤部非承重构件严重破坏,经鉴定加固继续使用。C级危房改造标准:对于损坏的部分建议更换或修缮加固,也就是排危不改观。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对于破坏严重的建议农户改造翻修或新建。
根据评定标准,村镇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人员在全镇范围内开展调查摸底,一户一档,详细记录损坏情况,并向区级上报,由由资质专业单位进行评定级别。
2.政策享受者的条件和需要提供的材料
农村危房改造是以“最贫困群众、最危险房屋”为主要对象,以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因灾、因病、因残致贫的家庭和其他贫困户为主要对象,优先《重庆市现存农村危房调查汇总系统》中填报的危房户。农户自愿向村委会申请,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交镇审核、报区级审批。
各村按照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安全住房的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建立健全公示制度,将补助对象基本信息和各审查环节的结果在村务公开栏公示。
为了保障危旧房改造的有效性,双石镇坚持重庆农村危房改造实行“三不改”制度:长期闲置无人居住的不改造,不符合当地规划的不改造,非危房的不改造。
3.按照标准严格发放农村危旧房补助
实施农村C级危房改造,户均可获国家补助7500元,农户基本不用掏钱,便可实现农房的修缮加固。需新建、重建的D级危房户,新建一套建筑面积60-80平方米,基本满足功能需求农房,造价约为5万元。国家、市和区县财政补助70%(即3.5万元),村民自付约1.5万元,就能建起安全、舒适的新居,把他们的“忧心房”变为“舒心房”。
(三)“五个统一”抓进度,保质量
2015年度共计实施农村D级危房建设45户,整治C级危房30户,涉及9个行政村。镇政府为了整体推进该项目的实施建设,由镇统一组织了5家有资质、信誉度较好的施工队伍,按照“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风貌、统一标准、统一验收”五个统一标准进行施工和管理。并严格控制造价,保证了工程质量和进度,得到了危改户的好评。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是由于该项工程需改造危旧房分布广、零星、单价低、利润少,大部分施工队伍不愿参与建设,导致工程进度推动慢。
二是低保户、困难户自筹建房资金(差额建设工程款)收取困难。由于该项工程系低保、残疾人、贫困户建房,危改户有的属于无劳动力家庭,经济收入薄弱,或无收入,自筹建房资金拿出来非常困难,造成很多欠款。
三是农民建房大多采用“亲帮亲、邻帮邻”的传统方式,造成相互模仿、相互攀比。加之有的非困难家庭村民“等靠要”的思想严重,造成没有获得指标的农户到镇上访,要求修建C、D级危房。(龙宪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