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余亩流转土地、30 多亩新挖鱼塘、一幢在建的农家乐、16 名乡亲员工、30
多万贷款……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承载着一名普普通通农村妇女的希望,一个带领
乡亲脱贫致富的“梦”!
娄代表的“基地梦”
———记永川区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娄宇贵
初次见到这位在当地名号响当当的“倔”女人,是在一间直不起腰的蔬菜大棚里。虽是4 月中旬,棚里却闷热难耐。在镇里干部的引导下,认识了正带着村民嫁接茄子苗的娄宇贵。
娄宇贵今年四十出头,皮肤黝黑,干练精神。就是这位在金龙镇解放村担任计生专干已经多年,颇具人气的基层干部,在2010 年做出了一个让自己丈夫都惊讶的决定。
金龙镇地处永川区东北部,是该区农业大镇,经济相对欠发达。2009 年,在上级的统一规划下,金龙镇依托土地肥沃、自然环境良好等优势大力发展蔬菜基地,健康菜篮子工程建设逐年推进。
随着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投资客商纷至沓来,一间间大棚在蔬菜基地立地而起。娄宇贵所在的解放村大湾桥村民小组由于偏居一隅,不受投资者眷顾,留守在家的村民纷纷到外村的蔬菜基地打工。怎样让开始荒芜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娄玉贵开始琢磨一个计划,自己撑头搞个蔬菜基地,带动乡亲们致富,让大家坐在家里也有收益。
万事开头难。搞一个像模像样的蔬菜基地对于在农村土生土长的娄宇贵来说更难!从挨家挨户流转土地,到找项目借资金;从学习种植技术,到拓宽销售渠道;从争取家人支持,到说服 5 户村民合股经营……娄宇贵尝尽了酸甜苦辣。
“70 亩地打除草剂都花了上千元,累得实在没办法只好请人割草。”娄宇贵说,在自家地里种点菜很简单,这样大规模的种植心里真没底。30 多万的投入,开不起玩笑。要是不成功,不但自己受损还连累朋友。
没有大规模蔬菜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刚入行的娄宇贵夫妇四处求教。在首次大规模种植茄子时,眼看茄秧快结花蕾,娄宇贵却发现部分秧尖逐渐打蔫断掉。她和合作伙伴急忙请来农技专家会诊,但都没找到破解之策。就在大家跌入冰点之时,断尖的茄苗又长出新芽,希望才再次燃起。
2011 年初萝卜大量上市,虽然通过区商委农超对接等平台搭建,以及镇政府的大力推销,市场行情仍然不见好转。娄宇贵的萝卜更是在地里捂了近一个月,才以每公斤4 角的低价赊销出去,但 2500公斤萝卜至今没有收到一分钱。
就这样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娄宇贵带着团队,以她特有的倔劲和韧劲抗过了一次次难关,赢得了团队的信任和村民的好评。
2010 年建基地到 2011 年产出,娄宇贵团队共支出30万元,收入13 万元,亏损17 万。
去年,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娄宇贵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茄子种植技术在当地更是堪称一绝 8。基地不仅实现了万元的收益,还被授予田间学校称号。
也就在去年,娄宇贵光荣地当选为永川区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和金龙镇巾帼创业标兵。
谈及人大代表这个称谓,娄宇贵说:这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份责任。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我十分珍惜选民的信任。如果以前自己是村里的一名管理者和服务者,那现在自己就是老百姓的一名引路人和代言人。
有了新舞台,就有新角色,扮演新角色,就应该有新气象。在“走进千家万家、共建和谐家园”代表主题活动中,娄宇贵利用蔬菜基地这一舞台,和身边的群众朋友拉家常,随时随地开展调查研究,倾听群众的心声,如实反映群众的心声。
履职一年多来,娄宇贵先后针对全区蔬菜产业发展,提出了“关于蔬菜种植大户公路硬化的建议”和“关于对蔬菜种植大户进行资金补助的建议”;针对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提出了“关于大九公路解放村新村居民点路段由谁来维护的建议”;针对个别村民重复参加医疗保险和独生女外嫁后父母赡养有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关于外出务工人员是否参加本地城乡农村合作医疗的建议”、“关于农村独生女家”,均得到了政府相庭户照顾再生育二孩政策的建议关部门的落实办理。
通过参与各类会议和区人大组织开展的视察、学政策,把法律和政调研等活动,娄宇贵学法律、策带到了群众中去。她不仅积极吸纳村民到自己的基地就业,还免费传授技术,免费赠送菜苗。在她的带领和帮助下,目前,全村已发展种养殖大户 30多家,流转土地 3000 余亩,解决就业700 多人。
娄宇贵说,蔬菜基地土地的三年流转期快到了 ,她和合作的几户村民已经决定,继续把基地搞下去。充分利用基地的有机蔬菜瓜果,吸引游客采摘,吃农家菜,住农家院,发展生态旅游,带动大家一起致富!
走在蔬菜基地田间,茄子苗长势正旺,窝笋秧郁郁葱葱,远处在建的农家乐已见雏形……
希望的田野上织满锦绣。(杨 光 李占强)